春暖花开,万物复苏,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,而校园是人员聚集性场所,容易导致传染病传播扩散。在此,提醒广大师生员工,一定要做好春季疾病预防与健康保健措施。
流行性感冒
简称流感,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常发生于冬春季,发病后1~7天均有传染性,病初2~3天传染性最强。
传播途径: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。
主要症状:发热(体温常可达39℃—40℃)、头痛、咳嗽、咽痛、流涕或鼻塞、全身肌肉酸痛、极度乏力、食欲减退等。
预防措施:
1.外出归来一定要及时洗手,打喷嚏、咳嗽时使用纸巾掩盖。
2.室内每天开窗通风。
3.接种当季流感疫苗。
4.积极参加体育锻炼,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。
5.有发热、咳嗽等症状不带病上学,症状消失后满48小时再返校。

诺如病毒
诺如病毒常表现为急性胃肠炎。潜伏期24~48小时;排毒期可长达2~3周。
主要症状:腹泻(成人病例多见):每日排便数次或10多次;稀便、水样便;呕吐(儿童病例多见):呕吐水样物、腹痛、低热、恶心。
传播途径: 粪-口途径、气溶胶。
预防措施:
1.人员密集场所佩戴口罩和手套。
2.饭前便后及时洗手。
3.规范处理呕吐物,使用含氯消毒液对地拖、抹布、桶等及时消毒。
4.有呕吐、腹泻症状不带病上学,症状消失后满72小时再返校。

水痘
水痘是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冬春两季高发,自发病前1~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前均有传染性。
传播途径:吸入水痘患者的飞沫或者接触到水痘患者的疱疹液。
主要症状:身体皮肤黏膜上分批出现斑丘疹、疱疹等。
预防措施:
1.不要接触水痘患者。
2.人员密集场所佩戴口罩和手套。
3.多锻炼身体,坚持运动。
4.接种水痘疫苗。

手足口病
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。以发热和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。
传播途径:主要为密切接触传播。
主要症状:发热,手、足、口、臀部位出现斑丘疹、疱疹。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
预防措施:
1.外出回家后要及时洗手。
2.居室要经常通风,勤晒衣被。
3.使用的餐具充分清洗、消毒;不要喝生水、吃生冷食物。
4.手足口高发期,不宜前往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。
5.避免接触手足口病患者,以减少交叉感染。

春季传染病流行期间,学校高度重视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,开展了全方位的校园消杀工作。对教学楼、宿舍、午休室、楼道与楼梯进行全面消毒,并加大消毒频次。




另外,春季也是蚊虫开始复苏和繁殖的季节,学校提前采取措施,有针对性地对滋生蚊虫的重点部位,如垃圾堆放点、绿化带、排水沟、花坛以及下水道等蚊蝇高密度场所进行消杀和清洁。





做好个人防护,保持健康生活,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,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、安全的学习环境。对于春季传染性疾病,只有做到早发现、早隔离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才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,筑起健康的“防护墙”!
撰稿:达 瑞
初审:陈肃永
复审:詹伟达
终审:黄志良